年轻的时候,我也这样,一边爱着她,一边奋力伤害着她,把自己所有的愤怒,对小县城的睥睨,通通发泄给她。
那个时候告诉自己,以后读大学,一定要走得越远越好,我要出去看看,可是最后还是留在了这里,大学毕业之前,也想着,自己一定要去看一看,去北上广看一看,可终是舍不得离开这熟悉的一切。
那个时候,不知天高地厚,总觉得自己总是要闯出一番天地啊,不然怎么对得起自己来这一遭,怎么配得上这满腔热血,只是后来才发现,更多的还是身不由己啊,无能为力啊,无可奈何啊,手足无措啊这些词更多一些。
PART I 纯主观感受
和很多人一样,看完后觉得很有共鸣。就像一条热评里说的那样“所有小镇女孩的故事都是一样的,一样的。”不同的人种、生活在不同意识形态的国家……大家的生活乍看之下明明应当是千姿百态的,但成长的道路却又可以这么相似——
会在中二时期给自己取一些代号;对未来充斥着幻想;尝试融入并不适合自己的圈子(虽然我并没有像Lady Bird一样为了融入而做一些不好的事);迷恋上坏男孩并陷入自我怀疑(相似到我当初迷恋的那个男生也在一场演出中是贝斯手

——我希望你能成为你能成为的最好的那一个自己。
——如果现在就是最好的呢?
我们总是会和父母有各种各样的争吵,这种争吵伤了父母的心,也让我们特别难过。父母希望我们体贴懂事,希望我们走一条他们认为正确的路。他们也喜欢打着为我们好的名义,贬低我们,希望我们认清现实。
我们也总是希望离开那个不令人满意的家庭,希望像一只鸟一样,能够飞到我们想去的地方。我们总是觉得,只要长大了,我们就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成为独立的自己,可以决定很多事情。
我们不愿意听父母的
生活在别处
《伯德小姐》 影评
对于小镇青年克里斯汀来说,当前的生活是如此的枯燥不值一提,干瘪的教会学校、一事无成的哥哥嫂子、令人无地自容的贫穷街区的房子、糟糕的数学成绩,真正的生活在纽约,新的人和事与生活,我们会惊讶的发现大洋彼岸的青年和我们如此一致。
Lady bird 坦荡又卑微,直接又隐忍,无畏又胆小,在日本可能这叫作中二病,很多人到现在都没有被治愈。我们总觉得自己已经不复从前,可对于未知的成人世界充满了懵懂与稚嫩;我们挑战世俗特立独行

春节假期中看了电影「lady bird」。讲述美国小镇青年的成年之旅 (coming-of-age). Coming-of-age 作为一种类型片(或者类型文学),题材是孩子到成人的成长过程,一般覆盖十五六岁到二十出头的年龄段。典型例子如「阳光灿烂的日子」。
片中主角是美国小镇 Sacramento 的高三学生。Sacramento 是个鸟类正常拉屎下蛋的平凡三线城市,没什么可圈可点之处,也没什么特别缺点。我看影片介绍的时候还想,在 Sacramento 能有什么惊人的事迹?
果然,整个片子到结束也没什么意外的事情,但是我意外的被打动:主人公是一个普通的高中生,没什么特别出众的才能;来自于一个低中产家庭;在一个普通的城市的普通中学。经历的每个人都会熟悉的焦虑、幻想、虚荣、失望,以及最终的和解。
一个人类有史以来就在讲述的故事。推荐。

“伯德小姐”真实!敏感、中二、矫情的青春时光,我怀疑导演在我脑海装录像了!
转载请注明网址: https://www.tjfdj.cn/hk/dy-8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