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当获悉自己不久于人世的时候,在剩下有限的时间里,我们会做出什么样的安排?回首过去,是否有那么几件事情,那么几个人,让我们心存愧疚,久久难予释怀?
时间过得真快,一转眼6年了,曾经承诺帮他实现的临终遗愿,至今还没有去做到。一直以为来日良多,没想到自己竟然这么快走到了生命的尽头。6年前,为了开始新的生活,我只能将小孩托付给父母照顾。今天去见他,他不让我进门。虽然最后他拿走了我送他的玩具,但仍然不愿跟我说话,一个人独自跑掉了。我知道,他心里是恨我的。我也知道
看完这部电影,很多天的时间里,我都是压抑的,心情始终乐观不起来,好像我对信仰这个东西一下子变得有点敬畏了。
以前我去过西藏,当时对于藏民的这种信仰非常不理解,甚至于言语上还会有一些不敬,但是如今回过头来看,自己当年真的就像个傻逼一样。
有的东西不懂不要紧,不要去诋毁它。不论是乐畅头还是藏传佛教,这东西存在数千年能屹立不倒,是有它深刻道理的。
当我们没在那片土地生存,我们是完全理解不了的,所以电影成为了一种渠道,成为了一种让我们可以走进西藏文化的一个窗口。

感谢邀请观影的骑士观影团,及其对小众片的关注和做的努力。实话观后感,三星半。作为万玛才旦的摄影,步子还是跟在后面的感觉,且并未达到静静的嘛呢石和寻找智美更登的水平。情节简单了感觉被拉长了拍(或者是根据本人对藏族片的体验来讲认为藏人作为佛教独特传承文化覆盖区域对生死似乎应该更具开释观,这片子或许有想体现其在一众配角身上,然而感觉演绎稍嫌木讷,相反女主则稍嫌过火。),继父的动机和动能无论在剧本和演绎方面都只能到一般的水平(演的还是不错的)

10月24日,首次尝试以2V2的形式,与阿呆一起采访了导演松太加与主演容中尔甲。二位戏中深沉内敛,戏外和善开朗。你会从交谈的气氛、创作的心态、为人的宗旨中,感慨个体的珍贵,读懂电影的内蕴。
聊了很久,不想浪费,特意整理出来。若想看提炼版的,戳→[摘下藏族片光环,他再次讲了个淳朴的普世故事]
(话说,尔甲老师很喜欢举粤语的例子,我特别想跟他说,我懂粤语,下次聘我呀,哈哈。)
关于合作的缘起
M.I.:两位合作的机缘是什么?
松太加:我有一个习惯,每次写剧本,心中必须得找到这个演员

“阿拉姜色”从“守信”,到“守心”,即为“信仰”
转载请注明网址: https://www.tjfdj.cn/hk/dy-151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