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的定义》
——评电影《菲洛梅娜》
对于中国人来说,信仰对于我们而言也许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因为我们国家是一个无神论党派所执政的国家,虽然我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信仰是伟大的,但其实我们这些被功利文化所熏陶成长的我们并不存在,甚至不理解一个真正虔诚的信仰的意义,我也是其中一员,在看一些涉及教徒的国外电影时,我总是试着去揣测他们的行为,思维,但我痛苦的发现,实际上我永远无法了解他们,因为我与他们缺少共鸣。然而今天,当我看完《菲洛梅娜》这部电影后,我仿佛明白了些什么:原来信仰并不是什么高不可攀的东西,它真正反映的其实是一个人在现实生活中为人处世的态度,只要每个人存在一个生活中的态度,每个人就拥有了自己的信仰。
这部电影的故事由真人真事改编:马丁是一位刚刚因故被辞,但还保有名气的记者,通过一次酒会,马丁与菲洛梅娜间接相识,菲洛梅娜是一位退休的爱尔兰护士,她向马丁说出了自己的故事:50年前身为修道院学徒的她诞下了一个私生子,之后这个私生子被修道院拐卖到了美国

本来纯粹抱着排遣时间、看故事的心态看这部电影,但是在菲洛梅娜在美国餐厅看到安东尼的资料,还有八年前去世的信息痛哭时,我的情绪竟也一下子崩溃。这一刻我突然深刻的感受到,尽管菲洛梅娜担心他的儿子坐牢吸毒变坏,但是这一切通通比不过他还活着,只要他活着,无论多坏都是好的。而现实是他很优秀,他甚至是总统高级顾问,但他已经死了。
菲洛梅娜无意中发现马丁出现在安东尼的照片中,不断追问一些甚至是没有任何意义的细节,这就是母亲,一些很平凡很无意的举动,对她来说都是全部。菲洛梅娜说当她第一次看到安东尼穿着粗麻布的衣服就知道他是Gay,这是母亲的直觉。
当菲洛梅娜找到安东尼的同事,和他的妹妹,她们对她说安东尼从没提过爱尔兰——他的故乡,和他的小时候,菲洛梅娜决定放弃。但是皮特告诉他们真相是安东尼始终在找母亲,但他们终究错过了。故事到这里,有些互相找寻的温暖和俗套的嫌疑,但我却竟不觉得俗套。
兜兜转转回到修道院,回到原点,心境已完全不同。菲洛梅娜一直找寻的孩子,那个孩子也想回到她身边,而他就葬在修道院。

我们身边都有这样的老太太——或许因为岁月压弯了她们身材,我们背地里还管她们叫“小老太太”。她们并没有渊博的学识,也没见过什么高大上的场面,没什么高谈阔论,没什么艰深哲学,于是印象中她们总是一副带着慈祥的微笑坐在阳光底下晒暖的样子。然而一旦了解了她们的某些过往经历,我们又会惊异得张口结舌,欢欣于她们恣情与得意,悲戚于她们的坎坷与不济,叹服于她们坚韧与力量——只有经过不轻松的岁月才有的淡然和原谅。
片子的情节设计的很巧妙,寻子的过程并没有像侦探片一样抽丝剥茧的拼凑细微的线索——刚演到一半就确认了50年未见的儿子的身份,并且发现他已经去世;后半程则又通过对周围人的寻访使儿子的形象渐渐丰富起来,观众随着老太太的脚步一起慢慢认识小安东尼,心情一同起伏;时而穿插一句句英式幽默的对白,也将气氛调和,避免了过度的悲伤与批判。
导演Stephen Frears曾执导女王,之前也与Judi Dench合作过一部<亨德逊夫人的礼物>(Mrs. Henderson Presents),也都是很好的“老太太”的故事。Judi Dench这次也不再是女王、富孀或特工老板

英国影片《菲洛梅娜》在香港的译名为《千里伴我行》,这个译名有港片一贯的古怪风格,用来概括故事内容也过于简单,将影片的内核缩小至一个很小的范围,但却从侧面将这个片子的主旨点出——这里的相伴并非影片中记者与菲洛梅娜的寻子之旅,而是老太太漫长的一生中有宗教作为心灵伴侣,而我们在一个半小时的观影过程中也仿佛受到洗礼,当然,这是我想的,译者并非有此用意。
1952年的爱尔兰,社会风气保守。少女菲洛梅娜未婚先孕,被家人送至修道院从事苦役,每天只有一小时与自己的儿子安东尼相处。安东尼3岁时,被修女强行抱走,送至美国家庭寄养,此后50年,菲洛梅娜都一直思念儿子,她将这个故事告诉了BBC记者马汀,马汀决定将这个故事写出来刊登在报纸上,遂陪伴菲洛梅娜前往美国寻找儿子。
这原本是一个很平常的故事,换作平常导演来拍,大概会拍成一部煽情大片——母亲找到或者没有找到儿子——一旦流于这个层面,这个故事本身就变得太浅了,与小报上的那种煽情的寻亲故事没有什么区别。编剧以及导演实际上是借用这个故事

寻子之旅,各种信仰的碰撞。Philomena是个可爱乐观的爱尔兰小老太太,天主教徒,她信任上帝,自认自己未婚生子是罪过,也真心愿意为这样的罪过赎 罪,但同时她也怀疑过,因为她从心底里觉得那次违背上帝意志的性是美好的,带来的那个孩子也是天使般的美好。phil坦承信仰和生活带来的苦难,就算她老 是说儿子待在她身边就不会有现在的成就,她依旧对自己的生活充满感激和感恩。儿子是同性恋的事实也没有让作为保守天主教徒的philomena震惊,她甚至说在他还是个敏感的小男娃的时候就怀疑了。她历经生活的磨难也并没回避自己对信仰的质疑,但这个小老太太还是很快恢复过来并一如既往用一刻感恩的心对待身边的一切。
马丁是一名新闻记者,无神论者,相信的是事实和现代社会予人的权利。 他接受的是精英教育,对事相对刻薄,情愿信其恶不愿信其善。他对保守天主教廷以信仰为名剥夺年轻女性的自由和做母亲的权利义愤填膺,觉得这些人禽兽不如,应该接受法律的制裁。他甚至一开始觉得philomena这个小老太太是个无知的爱尔兰乡巴佬
《菲洛梅娜》一个卓越的法律顾问却是被社会遗弃的人
转载请注明网址: https://www.tjfdj.cn/hk/dy-100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