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2025-05-06 13:15
首映:2007-02-16(柏林电影节)
年代:2007
时长:112 分钟 / 1
语言:汉语普通话
评分:6.8
观看数:85442
来源网:老港片电影网
苹果:引人入胜!人人都是鱼肉
看完《苹果》后,竟然发现梁家辉演的林老板的确是一个不错的家伙,挺好的一个人。最后,他竟然人财两空,失望透顶,简直太可怜,太冤枉了。
首先,他是一个勤劳致富,合法经营的按摩中心的老板。他熟知顾客就是上帝,身体力行,体恤下属,带领按摩小姐们跳那欢快的健身操,并致力于培养小姐们的微笑服务以及提高按摩水平。为广大人民的身体和心理健康做出了不朽的贡献。
其次,他诚实守信,重承诺,敢作敢为。与佟大为签协约后,很好地履行了协约,给了他12万。要知道林老板可是深知赚钱不易的啊。他比佟大为只会用老婆,用孩子,耍小聪明弄点小钱强多了。他连妓女的200都不欠,说到做到。他还深知机会难得,只有70%的可能都敢于一试,敢做敢为,不愧为男人本色啊。
再次,他是一个好丈夫,以及潜在的优秀爸爸。他对他的老婆言听计从,有着坚定的“糟糠之妻不下堂”的理念。在苹果怀孕期间给予了无微不至,情真意切地关怀。比苹果的丈夫强多了。别人的孩子生下来之后,他是如此喜悦,如此开心,完全沉浸在当爸爸的快乐之中。可见,如果可能的话
《红颜》也出自她手。原来此李玉就是彼李玉啊。就像知道《色戒》编剧王惠玲是多年前那部《人间四月天》编剧一样,哦,是她呀。
其实是好片子,就是不该用范冰冰和佟大为这样为人们熟知的演员,他们已经在观众心中被定型了,演不出最底层的味道。
这电影讲的是想发财的人和发了财的人在北京糊里糊涂过日子的事儿,日子有滋味的没有钱,有钱的又没滋味,就这个交集展开了戏剧矛盾,钱是沟通两端的桥梁。
在这个灰蒙蒙的大环境下,大家都是外来人员,整日的疲于奔命,做老板的做老板,打工的打工,安守着自己的角色,却警觉的注意着升级的机会。可这一切的终极意义是虾米?打工的赚了钱,赚了钱的当老板,当了老板好过日子,可这日子怎么过才算好?跟在家乡过得日子到底有什么不一样?为了那看不清的未来付出多少才值得?没到了那步谁都不知道。老天爷给了苹果两口子一个机会,抄了近道,有钱就有一切了么?安坤盘算了一路的值不值,到底还是在此与彼间游荡不停。
我们的北京,像是玻璃板下的世界,干瘪,清晰和易碎。创作者在电影中用了很多的戏剧符号来突出这一点,非此即彼的,游离的,令观众去为角色的生活和自己的生活做思考,找意义。
先说点表扬的,譬如‘九龙壁’的运用,众所周知,这玩意皇上才能有,剧中的位置是老板小区里,挺有意思,只要你有钱,你就能享受皇帝待遇,只要有钱,哪都能给你修一个
不知道最近压抑的心情和常常看太多过于现实和昏暗的电影的行为搅和在一起会不会产生什么恶果,起码来说,自我感觉是有点麻木了。即便是看了饱受争议《苹果》,我居然也觉得发生的一切是理所当然的。
虽然看的是“未阉割”版,但恕我愚昧,实在是看不出来开头半个小时内的出现的床戏能表达出什么主题思想,即便是范冰冰女士进一步调低尺度,我想除了满足更多人的欲望或者说弥补未能去香港看完整版《色戒》的遗憾之外,也就再也没什么可谈的了。当然,影片需要宣传。
其实一开始还是很喜欢这部电影的另外一个名字——迷失北京。怎么说北京我也过了十几次,说实在的,每当在北京的公交车上挤得不行、热得我想把衣服脱光的时候,望着窗外幢幢高耸的大楼,我还真就迷失了——改一下电影的台词——这么大的北京,真的能容得下我?
这部被广电总局领导视为侮辱中国人的影片,还真暴露出了不少阴暗:偷情、强奸、欺诈、勒索、贿赂、背叛以及各种花天酒地般腐败生活的概述
看了《苹果》,让我有这种感觉,原名《迷失北京》这个题目很矫情,北京,越来越成为第六代导演投机取巧的道具,想把个体事件搞得有深度,北京似乎成了万金油。
《苹果》的故事前半部分有些太故事,刻意的残酷。后半部分有些失控,人物性格走向开始混乱,或许导演的野心更高些,我辈无法参透。
不想说《苹果》丑化了什么,每一个残片不算失真,只是一拼贴,就是让我觉得矫情。《苹果》的音效大部分是现场收音,导演是想用现实的喧嚣将故事讲得更“浮生”一些,只是用心做出的真实,会不小心滑向矫情。许多情节就像是范冰冰在片中挂在胸前摇摇欲坠的内衣,欲盖弥彰……
曾经的第五代常常因为“丑化中国形象讨好外国评委”而遭人诟病,现在好了,第五代开始走向魔幻,懒得和现实较劲。接棒的第六代卯足了劲大干一场,如果说贾樟柯拍的片子“没人味”“孤芳自赏”,我觉得有失偏颇,贾樟柯老老实实的态度,近乎执拗的坚持已经让自己成为一种风景,吸引别人去探究。而跟风而来的若干人等不免带有投机心理,政治加色情成了艺术市场的硬通货
苹果:引人入胜!人人都是鱼肉
转载请注明网址: https://www.tjfdj.cn/hk/dy-23808.html